精密鋁合金壓鑄是一種將液態鋁合金在高壓作用下快速注入精密模具型腔,經冷卻凝固后獲得高精度、復雜形狀鋁合金零件的成型工藝。
?
精密鋁合金壓鑄的質量受原材料、模具、工藝參數、設備狀態、后處理等多環節因素的綜合影響,任何一個環節的偏差都可能導致鑄件出現尺寸超差、氣孔、裂紋、縮松等缺陷。
一、原材料因素:決定鑄件基礎性能
鋁合金的成分、純度及熔煉質量,是影響壓鑄件力學性能(強度、硬度)、耐腐蝕性及成型性的根本。
合金成分選擇不同牌號的鋁合金(如 ADC12、A380、AlSi10Mg)成分差異大,適配場景不同:
例如ADC12(高硅含量)流動性好、適合復雜薄壁件(如電子外殼),但強度較低;
A380(硅銅平衡)強度和耐腐蝕性更優,適合汽車結構件(如變速箱殼體)。
若成分配比偏差(如硅含量過高導致脆性增加,銅含量過低導致強度不足),會直接導致鑄件性能不達標。
熔煉與精煉質量熔煉過程中若控制不當,會引入雜質(鐵、鋅) 和氣體(氫氣) :
鐵含量過高會生成硬脆的 FeAl?相,導致鑄件加工性能下降、易開裂;
氫氣未充分去除(如未使用精煉劑、除氣時間不足),會在鑄件凝固時形成氣孔(表面或內部),降低氣密性和力學性能。
二、模具因素:決定鑄件精度與成型性
模具是壓鑄件 “復刻模板”,其設計合理性、加工精度及表面狀態,直接影響鑄件尺寸公差、表面質量及脫模順暢性。
模具設計合理性
澆注系統:若澆口位置不當(如遠離厚壁區導致補縮不足)、流道截面過小(金屬液流動受阻、產生渦流),會導致鑄件縮松(厚壁區孔洞) 、冷隔(金屬液未融合的縫隙) ;
排氣系統:若排氣槽數量不足、深度過淺(通常 0.1-0.2mm),型腔內氣體無法排出,會形成氣孔或 “缺肉”(金屬液未填滿型腔);
冷卻系統:若冷卻水路分布不均(如厚壁區冷卻過慢、薄壁區冷卻過快),會導致鑄件熱應力不均,引發變形或裂紋;
拔模斜度:若無足夠拔模斜度(通常 0.5°-3°),鑄件脫模時易被模具拉傷,產生劃痕或變形。
模具加工精度與表面質量
模具型腔的尺寸公差(如 ±0.05mm)直接決定鑄件精度,若加工誤差超差(如型腔尺寸偏?。瑫е妈T件尺寸不合格;
模具表面粗糙度(如 Ra≤0.8μm)影響鑄件表面質量,若型腔表面有劃痕、毛刺,鑄件表面會同步復制缺陷,增加后處理成本。
模具磨損與維護長期壓鑄后,模具型腔、澆口會因高溫金屬液沖刷而磨損,導致:
型腔尺寸變大(鑄件超差);
澆口處出現飛邊(金屬液溢出),需頻繁修模,否則會持續影響批量生產的一致性。
三、設備因素:保障工藝穩定性
壓鑄機的精度、狀態直接決定工藝參數能否穩定執行,核心影響因素包括:
壓射系統精度若壓射缸密封性差(漏油)、壓射桿導向精度低,會導致壓射壓力 / 速度波動,無法穩定控制金屬液填充過程,引發批量性尺寸偏差或缺陷。
合模系統剛性合模力不足或鎖模不均勻(如拉桿受力失衡),會導致壓鑄過程中模具分型面 “微開”,金屬液溢出形成飛邊(后續需額外去毛刺,且可能影響尺寸精度)。
設備維護狀態若設備潤滑不足(如導柱、壓射桿磨損)、溫控系統故障(如模具溫度傳感器失靈),會導致工藝參數失控,例如模具溫度驟升驟降,引發鑄件裂紋。
四、后處理因素:彌補缺陷、提升性能
壓鑄脫模后的后處理若不到位,會導致鑄件性能或外觀不達標,關鍵環節包括:
去毛刺與清理若飛邊、澆口殘留未徹底去除(如手工打磨不徹底、機器人打磨參數不當),會導致鑄件尺寸超差,或裝配時與其他零件干涉。
熱處理工藝部分壓鑄件需通過熱處理(如 T6 時效處理:固溶 + 人工時效)提升強度,若熱處理溫度 / 時間控制不當:
溫度過高:鑄件過燒,力學性能驟降;
時間不足:時效不充分,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
表面處理若噴涂、電鍍前未徹底清洗鑄件表面(殘留油污、氧化皮),會導致涂層 / 鍍層附著力差,易脫落,影響耐腐蝕性和外觀。
五、環境與操作因素:影響過程一致性
生產環境車間溫度、濕度波動過大(如夏季高溫導致模具散熱加快,冬季低溫導致金屬液冷卻過快),會間接影響模具溫度、金屬液流動性,導致批次間質量差異。
人員操作若操作人員未按 SOP(標準作業流程)執行:
手動澆注時金屬液量不穩定(過多導致飛邊,過少導致缺肉);
模具潤滑不足(脫模劑噴涂量過少,導致鑄件粘模),會引發隨機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