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鋁合金壓鑄定制過程中,細節把控直接決定最終產品的精度、性能、成本及生產效率,尤其需要從需求溝通、設計規范、工藝參數、質量檢測、成本控制等核心環節切入,規避潛在風險。
?
今天主要聊一聊鋁合金壓鑄定制前期需求溝通要如何明確“隱性要求”,避免后期返工?
需求溝通是定制的基礎,需超越 “尺寸 / 外觀” 等表層需求,明確產品的使用場景、性能底線、合規標準,避免因信息偏差導致批量報廢:
明確核心性能指標
告知廠家產品的受力情況(如是否承受沖擊、拉力)、環境適應性(如高溫、潮濕、腐蝕性場景),例如:汽車發動機周邊零件需強調 “耐高溫(150℃以上)+ 抗振動”,電子散熱器需明確 “導熱系數≥120W/(m?K)”。
特殊行業需提前說明合規要求:如醫療設備需符合 ISO 13485,汽車零部件需滿足 IATF 16949,避免因材質或工藝不達標無法使用。
確認 “非標注” 細節
表面處理需明確具體標準:如 “陽極氧化” 需補充顏色(如 RAL 9005 啞光黑)、膜厚(如 10-15μm)、硬度(如≥HV 300);“噴漆” 需說明漆膜類型(如 PU 漆、環氧漆)、附著力等級(如百格測試 0 級)。
公差精度需區分 “關鍵尺寸” 與 “非關鍵尺寸”:例如軸承孔等配合部位需標注公差(如 H7),而外觀裝飾面可放寬至 ±0.1mm,避免過度追求精度導致成本上升。